向物流现代化要市场
时间:2016-4-8 来源:安必行物流顾问有限公司 浏览:1373
农产品在农村生产,消费者却生活在远离乡村的城市。将产品从生产基地运到消费者手中,是农产品销售必须经历的一道“坎”。可以说,农产品的产品价值决定了销售成果的下限,物流水平则决定了销售成果的上限。
唯有打造现代化、系统化的现代物流体系,农产品销售才能真正摆脱流通不顺畅的制约。
郴州日报记者 何一航
与工业产品不同的是,农产品“滞销”往往不是因为“绝对过剩”——即商品的产量超过生活需求量,而是因为“相对过剩”—— 即商品的产量低于生活需求量、但是超过了区域性、季节性市场需求量。
虽然农产品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日用品,市场需求量极大。但是,农产品生产、销售的季节、周期比较集中,且受制于易损、易耗产品特质,往往只能依照就近原则,在一个相对小的市场区域内销售,这是“相对过剩”的主要成因。
2015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6072.8亿元,是全省的物流“大户”。其中,农产品物流总额为595.2亿,占的比例比较小,说明我市农产品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流通”,以物流促销售大有潜力可挖。
也就是说,如果能打破区域性市场容量局限,将我市农产品在保鲜、保质、保口感的前提下运送到其他“目标市场”,交到其他区域的消费者手中,那么,农产品销售的问题必将得到根本性改善。
但是,农产品“物流”并不仅仅是运输那么简单。
我市许多农产品产区“大车进去装不满、小车进去不划算”,一方面暴露出我市农产品生产分散,同时也暴露出我市物流行业的组织化程度较低,货物对接原始、调度技术比较低下,还不能充分把资源用好、用足。
目前,我市大部分物流行业市场主体是“夫妻店”、“家庭作坊”。“点式经营”、“信息孤岛”局面广泛存在,物流仓库管理和作业自动化程度也比较低。数据显示,2015年全市专营物流的专业企业78家,户均资产4746万元;从业人员不足2000人,初步建立信息系统的只有7家。
现代物流业作为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投资周期较长、规模较大、要求较高,行业门槛较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资流入。以一个普通标准冷库为例,每平方米建设成本需4000元,建设一个1万平方米左右的冷库,需投入5000万元以上,回本周期约为6至8年——即便是普通仓库,回本周期也在3至5年左右。
新鲜是鲜销农产品的生命和价值所在。但鲜货农产品的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必须在仓储、运输环节以特殊工艺处置——冷链物流应运而生。
冷链物流是指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在冷链物流系统中,产品出产后直接进入冷库贮存,随后通过冷藏车运送至销售场所,并在低温环境下等待消费者采购。
目前,我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除义捷、达达等少数大型企业外,其余主要是小企业。全市可以用于生鲜产品储存的冷冻仓库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湘南物流园义捷水果批发市场是我市主要的农产品冷链集散平台。
在我市的一些农产品主产区,冷链基础比较差,难以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全程综合化冷链物流服务。全市近8成的生鲜农产品在常温下流通,腐损率接近3成,冷链物流车辆仅占物流车辆总数的3成左右,远低于北方发达城市50%—60%的水平。
市场主体少、信息化程度低、管理效率较差,加之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分销点设置的限制,诸多因素综合作用,导致我市物流成本较高。一些商品,流通成本占价格的比重达50%左右,平均每吨每公里的运输、配送及保管费用仍处于较高水平。
因此,破解农产品流通不顺畅的问题,还需要整个物流行业一齐发力。
我市物流业发展潜力巨大,是全省物流专业平台最健全的市州之一——有全省第一家二类公路口岸湘南国际物流园,承担了全市30%的物流业务,园内正在建设年吞吐量1100万吨的广铁集团货物运输战略装车点郴州货运南站、湖南省供港澳及出口农产品集中验放场、香港直通车货物配送中心等配套项目正在建设中。
近年来,我市相继开通运营了铁路口岸、铁海联运、湖南至香港直通车,与广州港、盐田港等港口实现了战略合作。
从发展现状来看,我市物流业已经进入了“起飞”的预备期,关键在于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把郴州建设成为区域性重要物流节点城市的重要指示精神。
从整个行业的宏观层面来看,应当抓紧出台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对全市“十三五”时期物流发展进行系统地指引部署。
同时,要抓项目和引项目一齐发力。一方面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物流行业,壮大市场主体;要加快现有的金煌物流、铁海联运、荣达冷链物流、达达农产品冷链物流等项目建设,让“龙头更强”,带动整体行业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物流发达地区的学习研究,大力引进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特别是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
在硬件方面,要抓好农村道路建设这个基础,让农产品生产区域通公路,不断完善乡村路网条件。要发展与改进农用运输工具,鼓励电力、燃气动力的低成本运载工具下乡,降低成本。要在村镇一级发展农产品区域性集散中心,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产品配送。
在软件方面,要引入一批受过系统物流专业理论知识培训的专业人才,市内各院校要进一步增强物流专业的招生、培训力度,扩充本土物流人才队伍。要培育与壮大物流主体,特别是从事农产品物流的市场主体,培育一批专门为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培育一支专门为农产品服务的物流经纪人队伍。
在发展传统物流之外,还要接上“互联网”,通过网络的点对点定向物流,让农产品“走得更远”。
去年我市电子商务销售总额达110亿元,从事电商的市场主体约2万个,电商从业企业有600多家,电商从业人数近10万人,电子商务的经济总量走在全省前列。
这些年,我市电商销售农产品有了很多成功的案例——永兴冰糖橙成为网络热销产品,临武鸭借助网店畅销海内外,等等。但总体上,电商销售在农产品销售中占比还不大,还没能成为农产品销售的“主力军”。
我市的农产品全方位“触网”,还面临几大关键限制:
一方面是农产品规模不够,难以提供稳定、长期的货源,同时储存能力不足,不具备像智利樱桃那样大量储存、稳定供货、大范围销售的能力。
另一方面,我市缺乏完备的农产品检验体系。网购商品时,消费者无法与商品直接接触,只能通过一些外部特征,比如QS认证、权威机构检测报告等判断商品的品质与价值。因为品牌化不足,我市农产品大部分没有QS认证,也没有相关机构出具的农药残留检测报告等相关资料。
因此,我市应当首先为农产品解决“身份证”的问题,尽快完善农产品质量认证、检测体系,推动一批具备规模的农产品尽快“触网”。要构建“中心+站+点”的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让农村上网更便捷、农民电商意识更强。要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有实力的电商企业,发展本土第三方电商服务机构,鼓励本地农户、商户借助大型电商平台进行销售。
总之,只有发展好电子商务时代下的现代物流,将农产品与物流充分对接、发酵,才能真正让农产品挺进更远、更大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