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55-26788843
传真:0755-26788667
邮箱:abtlc@263.net
国内有两大战略性开放平台汇集各方关注,其一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其二便是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简称前海合作区。
上海自贸区诞生后,坊间一度响起了不少看衰前海合作区的声音。近期广东、天津和福建自贸区同时获批,这类单纯将各项政策作简单类比,并以此得出结论的声音自然是没有了市场。而我们之所以选择在此时关注前海合作区,则是因为前海合作区的价值绝不仅限于自贸区的试验。
自诞生之日起,前海合作区便承担起深化内地与香港合作的重任。但如果认为前海只此一个定位,则格局太小。我们需要将前海合作区置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高度,才能更好的理解前海合作区的价值,以及中央对其给予的期望。
仅从经济贸易角度来看,前海便有三项任务在肩。其一,对于目前发展边界受限的香港来说,前海是深港合作的桥头堡,必须进一步联系香港与内地,以激活香港活力,拓展香港的发展空间;其二,在中央提出建设“一带一路”战略后,大量的中国本土资本和过剩产能需要走出国门,前海要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后方基地,可起到战略支点的作用;其三,中国在此前参与国际经济贸易体系时,均是规则遵守者,而依托香港这个自由港,前海合作区不仅可以成为粤港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先行地,也为中国加入新型服务贸易规则谈判提高议程设置能力和话语权。
而要实现这三个层层递进的目标,在以自由贸易规则为主导的世界舞台立足,前海合作区必须着眼于更大步的开放和更大胆的改革,要打造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营商环境。
但不同于三十多年前中国从工业化起步的年代,通过自由贸易流入或流出的服务业,对整体环境的要求更高,而这涉及到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等更深层次的问题。
由此,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会花落前海,广东申报的自贸区范围,也必然包含前海合作区。
而前海遵循的逻辑,则是前海管理局局长张备在多个场合反复提及的那句话:“前海相信市场的力量,相信改革的力量,相信法治的力量。”(文/郑升)
在自贸区的框架下,前海希望通过与香港进行服务业合作,不仅成为粤港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先行地,也为中国加入新型服务贸易规则谈判提高议程设置能力和话语权。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将正式挂牌。前海,珠江口东岸、伶仃洋畔沉寂千年的滩涂,将再次喧闹起来。
如三十多年前的蛇口那样,前海,也为破局而生。
2010年8月26日,深圳特区成立三十周年,《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这显然不只是巧合。此前数天,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站在前海刚刚填海而成的土地上说:“这里是深圳的未来。”
2012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上任后首度离京视察,来到前海。
在仔细了解前海的地理范围、发展定位后,他说,前海让他想起了深圳改革开放之初,一张白纸,从零开始,但也正因为是一张白纸,可以画出最美、最好的图画。
两年多过去,前海画出了怎样的图画?前海两周年之际,20个重大项目同时开工,其中第一栋永久性公共建筑是“法治大厦”;截至2015年2月底,前海入驻港企1171家,总的企业注册数量约3万家;港铁集团、汇丰银行、恒生银行、渣打银行、亚洲保理等一大批香港优质本土机构纷纷入驻前海;双方重点打造的金融合作方面,50余家香港金融持牌机构入驻前海,预计引进外商股权投资资金70多亿元。
第二批自贸区的名单上,前海携带“蛇口基因”上榜,积极探索实践国际投资贸易规则,对接“一路一带”,为未来三十五年中国成为全球负责任大国、高收入大国、法治大国和生态文明大国所需要的新体制机制探路。
而这,是一个更大的“中国梦”。
1、特区焦虑
如果不能理解深圳的过去,也无法预知前海的未来。
2008年的世界,正在被一场空前的金融危机席卷;2008年的深圳,不仅在这场危机中趔趄,更陷入“而立之年”前夜的惶恐。
当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作为这一战略直接催生出的南中国海滨新城深圳,在近30年的高速发展后,正忧思优惠政策丧失、改革创新乏力,“特区不特”。
深圳的未来在哪里?转型升级的路在何方?像改革开放三十年前那样,深圳再次把目光投向一河之隔的香港。
此前一年,盛夏,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因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南下,并为深圳通往香港的西部通道开通剪彩。当年,深圳多开通了两个通往香港的口岸,深圳湾口岸和福田口岸。
及至当年圣诞节前,深圳政府代表团对香港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访问,举行了深港合作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深港合作会议,并签署了旨在深化双方合作的“1+6”协议。
“1+6”合作协议涵盖了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科技创新、服务贸易、旅游等多个范畴,不仅明确了双方合作的长远规划,而且对近期需要开展的合作项目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那次访问中,深圳提出了“向香港学习,为香港服务,深港紧密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的新思路。随后,在2008年的深圳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圳主政者认为,深港合作进入历史最好时期之一,接下来,深圳要“以深港合作为切入点全面推进体制创新”。
这句话主要有三层意思:
一、在深圳看来,近三十在经济建设方面“野蛮生长”后,是时候要“全面学习借鉴香港融合西方文明与中华文化的制度设计,包括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城市建设、政府运作、民主法治等,通过学习、消化、创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适应深圳市情的一系列制度创新,增创深圳体制机制新优势”。
二、全面加强“深港创新圈”建设,建立与香港的更紧密合作关系,促进双方在城市发展规划、重大跨境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密切沟通与合作。具体而言,要更加主动、务实地推进深港合作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广深港客运专线、深港机场铁路接驳、莲塘/香园围口岸建设、皇岗和文锦渡口岸改造等重大项目的规划建设和前期工作,尽快启动深港河套地区的开发建设。
三、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积极推动深港共建人民币离岸中心,促进两地资本市场融合,推动“深圳通”与香港“八达通”互联互通,促进人员往来便利化。
上述这些政府工作报告的文字中看似不起眼的“深港机场铁路接驳”这8个字,直接将伶仃洋畔的寂寂滩涂,催生为今天喧嚣的前海。
2、河套难“解套”
不过,讲“前海”之前,还要先讲讲“河套”。因为原本可承载深港合作、体制创新的绝佳物理空间,是现今水草依旧丰茂的深港“河套地区”。
深圳河是深港两地界河。1997年治理时,在靠近福田口岸的落马洲河段截弯取直后,一片原来属于深圳的78万平方米土地,落在了香港界内,成为了今天的“河套地区”。
“河套”地区业权仍归深圳所有,而香港则拥有该区域的管理权。在香港管辖下,这一地区如今还是水光滟潋、阡陌相通,一派田园。而北望深圳,则是高楼林立,人潮熙攘。
2008年,深港新一轮合作中,尽早启动河套地区的开发是重点项目。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当时深圳认为河套开发是深港共建世界级大都会的重要突破口;而又基于其权属问题的特殊性,香港科技大学前校长吴家玮教授曾提出可将河套建设成为“特区中的特区、特区间的特区”,体现其制度价值。
由于河套地块面积较小,港府随后将其与古洞北、粉岭北和坪輋打鼓岭三个区域,共同形成系统的“新界东北发展计划”。
此后两年,深港两地曾就河套地区开发启动研究及公众咨询。2010年11月,深港规划部门同步在两地召开记者会,公布河套区开发整体规划。
落马洲河套地区的总体发展方向确定为,以高等教育为主,辅以高新科技研发及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科技交流区。该规划称,至2020年将有至少一所高等院校入驻,最多可容纳2.4万名学生。
当时,深圳市规划国土委有关负责人曾介绍,如果前期规划在2012年顺利完成,2013年将开始一些初期工程的动工,预计到2020年前可以完成河套地区的建设。
然而,一晃五年过去,河套还未“解套”。
原因自然有许多,但河套的产权和使用权分属香港和内地,需要突破体制桎梏较难,更有赖于港府的强烈意愿。一个可以佐证的细节是,当时深港将河套地区的开发并划分为A、B、C三个区域,A、B区由港方牵头研究、深方参与,C区由深方牵头研究、港方参与。
最新消息是,2015年2月,深圳方面负责编制的落马洲河套C区的规划建议大纲图已完成,建设前期筹备工作还在进行。
3、风起前海
在河套地区是否作为深港合作突破口还在讨论时,前海的战略价值还远没有被挖掘。
虽然2007年底,在《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修编草案中,首次提出“前海中心”概念,包括前海、后海和宝安中心区,主要发展区域功能的生产性服务业与总部经济。
但仅就现在的前海片区而言,彼时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深圳仅把其作为服务外贸出口的港区积极运作。2008年10月,深圳前海湾保税港区批设立,成为国内第9个保税港区。
真正引爆前海战略支点地位的,是前文中提到的“深港机场铁路接驳”项目。当年,深港各方提出,这条轨道交通可让香港机场和深圳机场之间的距离缩短到25分钟,而这条轨道交通要在前海湾设站,以及相应的通关口岸。
2008年底,《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出台,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将粤港澳城市群构建为全球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大都市圈之一。这其中,便捷交通成为前提,前海湾蓄势崛起。这则规划纲要中,深圳前后海地区和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一道作为加强与港澳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合作的载体。
说干就干。此后七八年发生的事情,让同样作为深港战略合作平台的前海,把多年“只闻楼梯响,不见有人来”的河套地区远远甩开。
2009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3位香港全国政协委员联合提交了一份名为《深港合作建立“深圳前后海创新自贸区”》的提案;同年6月,香港特区政务司司长唐英年率团访问深圳,深港就深港共同建设“前海现代服务业示范区”达成共识;两个月后举行的粤港合作联席会议上,香港和深圳已就前海的发展签订合作意向书。
2010年初,深圳市政府斥资500万元进行“前海概念规划全球招标”;4月7日,粤港在北京签署《粤港合作框架协议》,携手打造世界级新经济区。
当年5月,深圳已经成立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发建设重大事宜。
当年6月24日,深圳宣布前海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进入申报阶段。时任深圳市委书记的王荣调研前海强调,要全市形成合力推动前海片区开发大提速,要让前海片区的开发成为深圳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先进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央在这一问题上反应更迅速。仅仅两个月后,2010年8月26日,国务院批复《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前海被定义为服务于整个珠三角的中心、规划建设为粤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
2010年10月26日,国家发改委在下发的批复中要求“落实前海管理机构享有相当于计划单列市管理权限的政策,积极创造条件,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办理程序”,成为中央给予前海合作区的最新定位,前海的开发开放被提高至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上来。
2010年12月20日,深圳在香港举行《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说明会,前海规划首次全文公布。深圳市政府首次正式对规划做出说明,以吸引香港各界参与前海的开发建设。
前海获批的那一天,恰逢深圳特区30岁的生日。
这显然不是巧合。在深圳特区成立三十周年前夕,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视察前海,走过一条临时为其视察抢修的土路,站在一片黄泥之上,温家宝说:“这里是深圳的未来。”
前海,由此被视为带领深圳走出政策枯竭期、打开新局面的钥匙。
4、在前海再造香港
前海对香港也意义非凡。
在深圳陷入为改革开放下一个30年寻路的困惑之中时,香港也正经历着“十一五规划”引发的“被边缘化论”的焦虑。“深港合作”成为两地共同战略选择,以期巩固两地在“泛珠三角”地区的战略性地位。
2007年,曾荫权连任香港行政长官之后,香港规划署公布《香港2030》,提出“港深共建国际都会”概念。2009年10月,深圳的前海战略酝酿的关键时期,曾荫权在香港立法会发布新的施政报告,希望能通过参与深圳前海的发展,促进和提升香港本身的服务业,进一步推动长远经济发展,并对内地发展服务业做出贡献。
曾荫权认为,在过去30年,香港充分参与了国家的改革开放和工业化进程,并成功将经济模式由制造业转至服务业为主。国家下一个30年的发展,关键在于推动服务业的发展,香港可以利用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优势,结合两地的力量,一起推进前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可行性。
早在2007年,香港GDP的90%均由服务业创造,而同年,深圳这一比例仅为49%。
换句话说,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香港能够对外辐射的经济形态便是服务业,弹丸之地的香港也迫切希望为其服务业拓展市场;而包括深圳在内的广大内地,最需要发展的也是服务业,迫切需要引进高端服务业以调整经济结构。
前文中提及的珠三角规划纲要中,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章节,定位珠三角要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第一条便是,“支持珠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深度合作,重点发展金融业、会展业、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外包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总部经济和旅游业,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尽管香港有意愿,但当前海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建金融中心,却发现合作并不容易。
一方面,香港有部分舆论认为这是要与香港直接“抢蛋糕”。香港金发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香港金融服务业从业人数达23万,对香港生产总值(GDP)直接贡献16%。此外,金融业间接创造了10万个职位,也间接对本地GDP贡献6%,是绝对的支柱产业。
另一方面,按照香港的治理逻辑,政府不能随便地干预微观或中观经济,也不能直接投资产业,更不能直接命令企业到前海;而对香港企业而言,投资一定是逐利的,在政策尚未完全明朗阶段,企业看不到实质性好处,不会入场。
5、深港蜜月期
2013年7月,前海首次提出了前海深港合作的“五点原则”:凡是对香港不利的事前海坚决不做;消除疑虑,做大容量,共同发展;合作建设,实现双赢;虚心学习,大力引进机制和人才,同时为香港白领提供成长阶梯;优势互补,共同争取国家支持。
此后,香港与前海合作似乎开始进入蜜月期。
2014年年底,深圳市政府在前海开放开发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当年前海与香港关联度达到历史高点,共接待港人1万多人次,港企4000多批次,是去年同期10倍。
2014年前海新增港企861家,同比增长540%;投资超过1000万美元的港企占40%以上,港企平均注册资本比区内企业平均注册资本高62%;落户的港企中,从事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和专业服务的企业分别占50%、15%、11%、21%。
而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在前海实现由港资、港企开发的建筑面积超过900万平米,港资服务业规模突破1千亿元,成功孵化培育港资创新创业领军企业超过100家等。为大力引进港资、港企,前海明确至少1/3左右的土地向港企出让。
2015年也开局良好。1月9日,前海2015年首块商业用地被香港本土最大房地产开发企业之一的嘉里建设拍得,一举打破前海自2013年七月陆续开始拍卖14块地,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香港企业拿地的尴尬。
此前前海的拿地企业包括腾讯、华润、恒昌科技、弘毅资本、香江集团、世茂等,这些“港企”或在香港上市,或为实际控制人注册地在香港,但它们的主要经营市场还是在内地。因此,在不少人看来,这些企业并非正宗香港本土企业。
事实上,截至2015年2月底,前海入驻港企1171家。前海管理局长张备透露,入驻前海港企体量大,效益好,前海目前30%税收都是由港企提供的。
记者了解到,包括港铁集团、汇丰银行、恒生银行、渣打银行、亚洲保理等一大批香港优质本土机构纷纷入驻前海;双方重点打造的金融合作方面,50余家香港金融持牌机构入驻前海,预计引进外商股权投资资金70多亿元。
为加强深圳与香港两地青年交流合作,前海还致力打造为香港青年到内地发展的支撑平台。去年底推出的“深港青年梦工场”项目,至今已吸引29家机构及45家创业团队入驻,港方占三分之一以上。
张备同时表示,会努力将前海打造为香港青年到内地发展的支撑平台。今年前海管理局计划组织5000名香港大中学生到前海参观交流,并与入区企业共同招聘50名优秀香港青年,担任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助理。
6、自贸区叠加
前海注册企业数量,尤其是港企数量暴涨,诚然与前海不断对香港进行宣讲有关,而更主要的原因可能来自自贸区效应。
2013年7月,上海自贸区获批之后,广东也传出申请自贸区的消息。2014年全国“两会”上,广东省明确前海将作为广东自贸区的一个片区。
实际上,早在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珠三角规划纲要》刚提出将深圳前后海作为粤港合作平台发展,三位来自香港的政协委员便联合提交了一份名为《深港合作建立“深圳前后海创新自贸区”》的提案,获得了100多位全国政协委员的联署签名。
委员们建议自贸区主要定位于4大方面:金融创新试验区、区域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区域产业链管理基地。
2011年10月8日实施的《深圳前海湾保税港区管理暂行办法》中也明确指出,前海湾保税港区应当借鉴国际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港通行的规则,坚持体制创新、先行先试,加强深港合作,探索建设功能完善、运行高效、法制健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由贸易港区。
及至上海自贸区获批挂牌,前海一度被认为是“打了败仗”。
但过去一年多,前海和广东其他战略性平台一起,在申报自由贸易试验园区方面多方努力。对于前海和广东来说,带着鲜明的对接港澳特色,申请自贸试验区理由充分。
2014年11月,粤港合作联席会议第十七次会议在广州举行,粤港达成一致要共同推进突出对港澳开放的自由贸易园区申报工作。
实际上,自2003年开始,内地与港澳先后签署《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及一系列补充协议,其中许多领域开放以广东作为先行先试区。按照商务部规划,“十二五”末要基本实现内地与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而广东则提出要提前一年实现这一目标。
然而,CEPA实践仍存在落实效果欠佳、准入门槛过高和配套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问题。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毛艳华研究指出,此前香港对内地服务输出占比一直徘徊在35%左右,并未刺激本港服务业大幅“北上”;甚至香港在内地输入服务贸易总量的比例还趋于下降,从2001年的25.1%跌到2010年的15.4%。
此外,香港对内地服务业输出仍集中在传统领域。根据香港工业贸易署的统计,截至2014年11月30日,运输物流及分销等传统服务业申请CEPA《香港服务提供者证明书》占比超过一半。
毛艳华还发现,香港的金融和保险作为优势产业在香港全球服务输出中占比达12.9%,但在香港向内地服务输出在其总量中的占比仅为2.8%。
究其原因,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光南等人,认为这与服务贸易本身比较复杂、风险性相对较高,也比较难以标准化有关。
“CEPA目前是典型的‘正面清单’模式,许多服务业开放实际很难落地。比如说培训很早就放开了,但广东很难见到有港资的培训机构,因为很多时候,外资培训是工商部门还是教育部门批,都难以界定。”张光南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
在学者以及广东的决策者看来,在自由贸易试验园区有望破除这些玻璃门。
7、探索国际贸易规则
2014年底,中国(广东)自贸试验园区获批,前海不仅入围,而且携手“黑马”蛇口片区,共同组成前海蛇口片区。
尽管现在前海蛇口自贸区尚未挂牌,但早在数月前,前海已推出了全国首个针对香港的整体合作方案,提出包括“向香港企业出让不少于三分之一的土地”在内的50条具体的深港合作举措。
方案中明确提出,要通过建设自贸区,促进深港市场要素跨境流动。而在自贸区框架下,前海希望打造成投资贸易便利、服务贸易自由、金融创新功能突出的合作区。
具体而言,前海希望鼓励相关企业整合深港两地供应链管理资源优势,开展贸易、供应链担保、估值、融资等供应链增值服务,打造物流、贸易、金融一体化运作平台,构建亚太供应链管理中心。
前海还将推动深港两地海空港紧密合作,拓展港口、船舶和船员服务功能,为香港经营者拓展航运服务空间提供便利,支持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此外,还要借鉴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模式,依托深圳地方电子口岸建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率先在前海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试点;落实国家质检总局关于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先行先试的意见,试点深港检测结果互认,支持香港检测认证机构依托前海开展内地业务,提升深港两地贸易便利化程度;探索建立深港跨境融资租赁资产交易中心,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融资租赁产业发展基地。
前海要做的还不止与此。2014年12月,前海新闻发言人王锦侠透露,在自贸区的框架下,前海希望通过与香港进行服务业合作,不仅成为粤港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先行地,也为中国加入新型服务贸易规则谈判提高议程设置能力和话语权。
最近,第二批自贸区总体方案获批,广东自贸试验区即将挂牌,广东省商务厅强调,广东将立足于打造新型国际投资贸易规则试验区,在国际投资、贸易、知识产权等领域探索对接国际高标准规则体系。
同时,有效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动广东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和投资合作,着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