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55-26788843
传真:0755-26788667
邮箱:abtlc@263.net
在2015年,诸多改革中,自贸区改革被寄予更多关注,特别是稍早前广东福建天津也加入到自贸区阵营。
中国现在有4个自贸区,分两个层面,上海是国家层面的,要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定下未来基调,分量可以想见;广东福建天津是区域性质的,粤港澳、海峡两岸、京津冀是各自的发力腹地。
在自贸区之前,我们耳熟能详的是开发区。开发区的核心元素就是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跑马圈地搞投资。企业被吸引进驻开发区或更大的经济特区,在很大程度上是垂涎这些要素福利,垂涎这些超国民待遇。
自贸区则不然,它的核心元素是改革,是简政放权,是“三个清单”的样板工程。法无禁止即可为是负面清单,法无授权不可为是权力清单,法定责任必须为是责任清单,这“三个清单”被总理念兹在兹,是政府施政理念的一个革命性变化,是新常态下的新思维。陆陆续续取消和下放审批权是过去两年改革的成绩单,但全面深化改革绝不是追求审批权数量的减少,而是要固定审批权的边界。边界如果定不下来,审批权的膨胀存在着卷土重来的可能,而且这个可能性还不低,适用于黄宗羲定律。行政改革的归宿是建立“三个清单”,权力与权利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可以说,“三个清单”是一把量尺,一量到底,擦掉模糊性,释放确定性。这是自贸区的使命,特别是上海自贸区的使命。
简单说,开发区是在做加法,是靠特殊政策,自贸区则是在做减法,是靠简政放权。
自贸区最重要的实验是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形成更高水平的市场开放,形成更加友好的营商环境,最终形成一套可复制的自贸区模式,在全国推广。过去一年多时间,上海自贸区正是在负面清单、单一窗口和便利工商登记等方面努力探索,都是着力于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向改革要红利,而不是向投资要GDP。
“好像多拖几天不办,就显得自己"权力很大"。实在没必要贪恋这个权力嘛。”在昨天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总理再次对审批拖拖拉拉表示不解,“审批的过程完全可以加快,也应该加快。否则政府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更称不上是现代政府”。
所以,市场对自贸区的期待是制度创新,是“三个清单”的不同实现形式,是改革能够破壁拆墙,冲破强大的既得利益藩篱。如果自贸区的大新闻,多是万亿投资这样的捷报,反而让市场感到失望。
从一开始,自贸区就是志存高远,是为了开辟新的路径。靠开办各种开发区来拉动投资,靠要素优惠来招商引资的路径,已是新常态下的旧思维。这也是为什么去年一哄而上的自贸区申办,大多被打了回去。在2015年,在这深改的关键之年,自贸区应该拿出更多的新意思。